1、《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这是一部关于岭南古典园林文化的随笔集。
2、福建台湾园林是一本理论研究与资料集于一体的专著,旨在深入探讨岭南园林的各个方面。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岭南园林概述和实例解析。概述部分详尽阐述了岭南园林的地理环境、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它揭示了这些元素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和文化相互影响,对于理解和研究园林的深层含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3、探索和欣赏《走进古村落(珠三角卷)》这本专著,它聚焦于珠三角地区那些被精心挑选出的11个具有极高旅游价值的古村落。这本书以其精美的文字和图片,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入的旅游指南。
4、《清代御苑撷英》(1990)、《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1992)、《风水理论研究》(1992)、《学造园》(2000)、《岭南园林》系列、《中日古典园林比较》等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著,在古典园林、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特色位居全国前列。
5、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蜀中园林 中国园林 四川虽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亦源远流长,富有自己的特色。蜀中园林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
6、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型高大。现存的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师外戚、王公官僚、富商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
1、《园冶》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由明末造园家计成在江苏仪征所著,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层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并总结了造园经验。为后世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可供模仿的范本。
2、园林学专著《园冶》作者是(C)A、李铮 B、孟兆祯 C、计成 D、王绍增 计成介绍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1642年)。原籍松陵(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明代著名造园家。
3、《园冶》的作者是计成。这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是明末造园家计成在江苏仪征所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园冶》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了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成就。
4、《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它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共全书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
1、—1700,法国两大名园——巴黎郊外的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和欧洲园林的最高典范凡尔赛宫的设计者)的同时代人;而计成的造园理论著作《园冶》(刊于1631年)与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刊于1638年)也在同时代问世。
2、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这一时期总特点是在中国自然风景园的范围内多样化;元朝这个奴隶制封建国家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建设北京(囧),明清皇家园林园林主要特点: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突出建筑形象的私家园林造景作用、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3、拙政园拙政园,我国四大园林之一,是明朝江南地区园林建筑的意味着之作。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拙政园恰好是苏州市名园之首。拙政园高峰期门票费在90元上下。
4、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又一高峰,也是古典造园艺术的一个大总结。这时期撰成了明代计成所著《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一家言》等专书和专论。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米万钟、计成、张琏、张然等造园叠石名家和工匠,“山子张”成了叠山的世袭家族。
5、这归功于唐、宋时期的一大批文人、画家,他们直接参与了当时的造园,并将自己的绘画美学思想巧妙地融会贯通于造园艺术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园林艺术风格,对明、清中华造园体系的确立,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6、A.小王和小李在路上相遇,他告诉他晚上到他家去。 B.霎时,电闪雷鸣,狂风和暴雨一起倾泻下来。 C.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自然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