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项目生态效益评价(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2024-06-10

试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其中,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水源涵养、调节小气候和杀菌等方面;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包括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大气调节等方面。

土地利用现状应作为水土保持综合调查中一项重要内容,着重了解农村各业用地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在土地资源普查(大面积)或详查(小面积)基础上,应按本标准附录表B1规定的10项“评价指标”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并将规划区内全部土地分为6个等级,作为确定农村各业用地的依据。

该区由于地貌地质条件的限制,土地利用方向应向热带高效林业方向发展,逐渐淘汰经济效益较低的灌木、杂木,增加名贵树种,恢复热带雨林的生态特征。 6 花岗岩低山、丘陵雨林经济林区 分布于琼中、屯昌、白沙的鹦哥岭、光头岭一带,面积1244km 2。 主要地貌为中低山,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一般大于200m。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实践效果

1、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均衡功能就是,促使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生态效益享用者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生态效益提供者支付费用、引发水土流失生产建设活动主体承担相应生态环境破坏成本。通过这种均衡功能,可以消除外部性带来的不良后果,使扭曲的利益关系得到校正。

2、因此,研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法律政策体系,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贡献者与受益者进行公平性调控,实现受益者向贡献者进行补偿,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3、因此,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应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维护和改善水土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直接的成本支出;二是为了维护和改善水土资源生态服务功能而丧失的发展机会成本。 第三,权属明晰化是使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长久可持续的前提。

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治理模式的因素很多,只应考虑与治理模式有密切关系或有直接影响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工作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系统性原则。指标的设置要从各个方面全面完整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各个主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采用基于半梯形分布函数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 Delphi法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归一化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4 种方法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综合评价。

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一般将水保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部分,对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还增加一项拦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