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败城市设计(破败城市设计图)

2024-08-19

雨后郑州的反思:城市“智能”为何变“无能”

一场来自极端天气的考验让城市骤然失序,彻底暴露出数字化智能化背后的脆弱性。 7月20日,暴雨侵袭郑州,市内一度断水断电断网,也让这座拥有1200多万人口城市的数字化生活陷入瘫痪。 移动支付无法使用、共享单车不能开锁、打车软件打不到车、新能源车无电可充、外卖难以下单。 失去了互联网,人们变得寸步难行。

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墙砖上的字

1、成墙砖规格为长1尺2寸8分5厘(相当于40厘米)南京明城墙,宽6寸4分5厘(相当于20厘米)南京明城墙,厚3寸2分(相当于10厘米)。 朱元璋采用赤裸裸的质量追溯体系南京明城墙,每块砖头上都有相关责任人的姓名南京明城墙,从府(州)、县城墙砖监制官员的职务、姓名一直到各级里甲长、砖坯农夫、烧窑工匠的姓名。

2、墙根下的老树,因为树根长期于城砖紧密贴合,所以明城墙砖上的铭文就印到了树根的外皮上。而且上面的字迹还相当的清楚,就连砖上刻的窑匠的名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很多的历史遗址,在现存的明代城墙,有几处也已经对外开放了。

3、南京老城墙的墙砖上都刻着制造人的名字,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对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当年朱元璋为了修建明城墙,从全国各地征调人力。为了确保城墙砖的质量以及尺寸的一致性,监造官吏被要求在砖上刻上姓名。这样的做法使得每一块城砖都能追溯到其制造者,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能立即进行返工,确保质量达标。

4、一切要从朱元璋的一个发明说起。 据测算,南京明城墙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重达20公斤。城墙砖质地无比坚硬,叩之有声音,显然是质量上乘的砖块。

5、”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研究员朱明娥介绍,南京明城墙的每块砖上均印制了城砖砖文,这些砖文是为了保证城砖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自上而下的城砖生产责任制。烧制的砖上不仅刻有府、州、县各级相关人员的本职和姓名,各级基层组织、制作、烧造人员的姓名也刻制在砖上,有的砖文责任人名甚至多达11个层级。

6、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28年之久,动用明朝当时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由大约5亿块城砖构成,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长、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垣。

东升环港路西片区为什么要进行城市更新?

包括城市公共空间老旧破败,街道空间品质不佳、缺乏活力,道路系统通行能力不足,公服设施不足等,加之邻近双流国际机场西侧带来的航空限高和航空噪音影响,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这个区域多年来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

东升环港路西片区的城市更新是BIAD-ASA筑景工作室负责的,他们认为公共空间是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不是可有可无的“城市配角”。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们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环境性的议题有所回应,植入了很多点状空间来激活整个区域的城市空间。

BIAD-ASA筑景工作室主要负责的就是实现城市活力激活,针对区域内现状不一的土地,ASA筑景工作室精细化地提出了空地新建、腾迁新建、更新改造、导则控制四种更新思路,并将现有土地划分为公共空间核心区、生活配套服务、城市空间更新区、街道空间四种类型分别进行对应规划设计。